共工新闻社11月19日电 秋風拂過,稻浪翻金。由中交一航局承建的曹妃甸鹽鹼地綜合利用試點專案,鹽鹼地水稻迎來了成熟期,農民正在忙碌地進行收割。

經改良後的水稻產量達到1500斤,較之前畝產增加100斤,同比增產30%。該鹽鹼地改良方案的核心是“先排毒,再補養”。團隊在地表下1米深處鋪設排鹽暗管,像在地下佈滿“毛細血管”,引入灤河清水反復“泡田洗鹽”,讓鹽分隨水排出。專案部聯合科研單位,共同研發有機肥配比方案。通過無人機噴灑微生物菌劑、專用施肥車深翻混合,實現精准施肥。

如今,第一批水稻喜獲豐收,畝產突破1500斤。實現經濟與生態效益的雙贏,為北方鹽鹼地治理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曹妃甸樣本”。
共工新闻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共工新闻(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共工新闻”及/或标有“共工新闻”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共工新闻记者XXX摄”或“共工新闻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总机:00852 2583 2105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邮箱联系共工新闻社:zhidaoribao@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