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9月16日电(记者王群)金秋时节的北京,首钢园内数字浪潮与合作热忱交织。以“数字赋能经贸,中尼智造未来”为主题的尼日利亚-中国数字经贸合作论坛在此隆重举行,中尼两国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及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一堂,共探数字经济时代双边合作新路径,为中非数字命运共同体绘制务实蓝图,更向全球展现南南国家携手拥抱数字文明的坚定决心。

理念共鸣:中尼战略契合共筑数字金桥

丝路金桥国际合作系列活动发起人姚赛。共工社发

论坛在开放协作中启幕,丝路金桥理念迈向数字新时代。丝路金桥国际合作系列活动发起人姚赛在致辞中明确提出:“‘丝路金桥’已从具象的合作符号,演进为联通中尼的‘数字金桥’,成为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国际合作平台。”他强调,中尼两国正以数字为“共同语言”,从传统基础设施合作迈向智慧互联新阶段。双方的合作绝非简单的技术输出与接受,而是战略高度契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共创共享,“北京市在数字化领域的领先实践,为这份合作提供了坚实支撑,未来‘数字金桥’将持续推动中尼合作结出更多硕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数字动能。”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国家通信、创新和数字经济部长博孙·提贾尼(Bosun Tijani)。共工社发

作为非洲数字经济转型的积极推动者,尼日利亚正以清晰的战略布局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国家通信、创新和数字经济部长博孙·提贾尼在发言中系统阐释该国规划:斥资 20 亿美元扩展光纤网络至 12.5 万公里,为数字基础设施奠定坚实底座;计划培育 300 万名数字人才,填补数字领域人力缺口;力争 2027 年实现 70% 数字普及率,让更多民众共享数字红利。他强调:“中国拥有成熟的数字应用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是尼日利亚实现数字愿景最重要的同行者,两国合作将重塑非洲数字经济格局。”

实践赋能:北京经验作范本,全球视野谋共荣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共工社发

在尼日利亚积极推进数字转型的同时,中国北京作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双边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在主题演讲中分享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成效:过去四年,北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保持高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同比增幅达10.5%;已建成国家级数据交易平台(累计交易额突破百亿元)、引领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核心营收超3500亿元,集聚全国 1/3 大模型)、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示范区(覆盖 600 平方公里),并培育出 5 家智能制造 “灯塔工厂”,形成 “数算模用”一体化能力,且已深度融入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

“未来北京将聚焦五大方向,与全球伙伴共享数字机遇。”姜广智进一步明确,北京将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创新治理机制、深化场景应用,并持续拓展国际合作(全球伙伴城市已达 40 个)。“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北京期待与尼日利亚深化合作,共同营造创新生态、优化市场环境、加强数字应用、构建治理体系,让数字合作真正惠及两国人民。”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大使(Siddharth Chatterjee)。共工社发

从全球视角肯定了中尼合作的意义:“非洲拥有全球最年轻的人口和最大的潜在市场,中国具备成熟的数字技术与生态,两者结合不仅将重塑非洲数字经济,更将为全球南南数字合作确立新范式。”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驻华公使、临时代办 巴巴加纳?瓦基勒(Babagana Wakil)。共工社发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驻华公使、临时代办巴巴加纳?瓦基勒(Babagana Wakil)也表示,期待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推动中尼数字合作从“共识”走向“实效”。

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负责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尤靖。共工社发

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负责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尤靖表示:“联盟将积极搭建平台,促进北京与拉各斯等尼日利亚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数据治理等领域互学互鉴,共享数字发展红利。”

路径破局:政策协同搭框架,文化融合聚民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教授。共工社发

学者解析互补优势,倡议打造“中尼数字自贸走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丁一凡研究员表示,中尼合作是“数字丝绸之路”与非洲大陆自贸区(AfCFTA)的历史性交汇。中国在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与尼日利亚强劲的经济增长动力、活跃的创投生态相得益彰。他呼吁两国企业在跨境数据流动、数字身份互认等领域率先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国际著名艺术家舒勇。共工社发

数字艺术融合文明符号,文化互鉴助推理念共鸣。全国政协委员、艺术家舒勇提出,“丝路金桥”正在从物理地标升维为文化符号和数字接口。他发起的“丝路金桥百城计划”将借助区块链和元宇宙技术,实现各国文化的数字化融合与展示,未来尼日利亚的国花和艺术符号也将成为这座数字金桥中的璀璨部分。

国际著名画家黄建南向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赠送画作。共工社发

中国-非洲总商会浙江代表处企业: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向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捐赠人工耳蜗。共工社发

艺术捐赠传递中尼情谊,医疗援助彰显科技温度。著名艺术家黄建南向尼方赠送以“丝路金桥”为灵感的绘画作品,用色彩与线条编织中尼情感纽带;浙江诺尔康公司捐赠十套人工耳蜗设备,让科技之光照进尼日利亚听障人士的生活。这些举动深刻体现“数字丝路”以人为本、民心相通的内涵。

聚焦实效:锚定普惠领域,明晰未来蓝图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中国全球协调办公室代表莫易睿(Erasmus MORAH)。共工社发

国际组织倡导普惠合作,数字健康与农业优先推进。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代表莫易睿强调,数字合作应聚焦于普惠领域:“数字健康、智慧农业、远程教育——这些才是真正改变普通人生活的赛道。中国的技术解决方案与尼日利亚的国家数字健康计划相结合,可极大提升医疗资源覆盖效率。”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驻港总领事奥卢达雷?伊泽基尔?弗罗沃塞乐(Oludare Ezekiel Folowosele)。共工社发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 伊莱桑米?阿比奥敦?巴卡雷(Ilesanmi Abiodun Bakare)。共工社发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军。共工社发

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最高奖两度梅花奖获得者 张秋歌(左)中英双语主持 杨宏(右)。共工社发

总领事提出枢纽合作路径,企业分享数字化实战经验。尼日利亚驻上海总领事巴卡雷和驻港总领事福洛沃塞指出,应充分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香港数字金融枢纽的功能,支持中尼企业在跨境电子支付、数字身份互认等领域开展试点合作,打造辐射中西非的数字服务网络。中材国际总裁助理刘军分享了公司以BIM建模、智能工地等技术深度参与尼日利亚基础设施建设的案例,为更多中国企业“走进西非”提供了数字化、本地化并重的发展路径。

三大方向明晰蓝图,数字金桥持续延伸

本次论坛明确未来中尼数字合作三大重点方向:共建数字基础设施,推动云计算节点、跨境物联网等新型设施联通;共促产业生态融合,打造“尼日利亚制造+中国电商”的跨境零售新通路;共育数字人才梯队,通过共建实验室、职业教育合作提升尼自主发展能力。

论坛闭幕但创新不止,中尼携手助力全球南南发展。姚赛表示,“丝路金桥”将成为常态化、机制化的合作平台,推动更多项目落地见效。“正如联合国所呼吁的,‘不让任何一个人在数字时代掉队’——中尼正携手作答。”本次论坛由丝路金桥国际合作中心联合尼日利亚通信创新和数字经济部、尼日利亚驻华大使馆、中国-非洲总商会共同主办。它不仅是双边合作的高光时刻,更是数字丝绸之路走向深化、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作者:王群

供图:丝路金桥国际合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