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1月18日电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埠头镇大陈坑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已一片喧闹。药农们手持锄头,小心翼翼地刨开泥土,一个个饱满圆润、带着泥土清香的白术根茎应声而出。分拣、装筐、运送……山上工具车往来穿梭,车厢里的白术堆成小山,药农们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喜悦。“今年这块地第一次种白术,雨水匀、技术好,一亩地纯利润就有5000多块!”种植户龚金弟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算起账时眼睛发亮。
 

 
这片丰收的图景,源于埠头镇“龙头引领、技术铺路、订单护航”的产业发展策略。近年来,埠头镇瞄准道地药材种植的传统优势,引进仙居大陈谷中药材有限公司,以“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破解山区中药材种植“散、弱、乱”的发展瓶颈。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埠头镇将零散的山坡地整合为标准化种植基地,不仅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稳定土地租金收益,同时吸纳周边农户参与田间管理,实现“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埠头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年产值超1亿元。
 

 
“以前种玉米、种番薯,辛苦一年每亩收入不足2000元,还得看天吃饭。现在跟着公司种白术,不懂的问题还有技术员上门指导,根本不用操心。”新联村村民林月升一边给白术根茎去泥,一边介绍。为保障白术种植品质,合作企业专门组建了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实行分片包户指导机制,定期开展选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种植培训,确保“每户都有技术明白人”。
 

 
在十都英中药材市场的加工车间,另一番繁忙景象正在上演。30余名村民忙着进行白术的筛选、装架、烘干、脱毛、包装……经过精细化加工的白术片、白术杯等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往全国各地。“目前我们每天加工鲜白术达20吨,收储总量已达300多吨,今年基地销售收入已突破1000万元。”台州市大陈草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项超伟介绍,“通过精深加工,白术附加值能提升20%以上,既保障了产品品质,也让农户的种植收益更有保障。”
 

 
如今,埠头镇已初步构建起从种苗培育、标准化种植到精深加工、多元销售的完整中药材产业链,辐射带动步路乡、田市镇、上张乡等7个乡镇的白术种植产业复苏。十都英、大陈坑、新联等重点村通过集体土地出租、参与基地管理等方式,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实现企业、农户与村集体三方共赢。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计划开发白术保健品、中药护肤等系列产品,打造‘埠头白术’区域公共品牌。”埠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正以中药材产业为支点,撬动乡村旅游、农事体验等新业态发展,推动产业从“规模化种植”向“全链条增值”转型,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动力。

来源:仙居发布
融媒体记者:王晶  郑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