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8月25日电(何功达)2025年8月,当代新派散文家、微文学代表性作家林清平携最新散文集《路过人间》与读者见面。这部继《禅思微箴言》《清平智慧书》之后的力作,延续了作者独树一帜的 “生活禅” 创作理念,将东方禅意与现代生活体验深度融合,在思想深度与艺术表达上实现新突破,为当代散文创作注入鲜活力量。

《路过人间》以“探索与觉醒”为核心,构建起多维度的认知体系,涵盖对天地自然、乡土记忆、社会百态、自我认知与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在作者笔下,自然是最好的导师:年轮封存着时光的密码,雨季隐喻着成长的阵痛,被雷劈的桦树断口处萌发的新芽,诠释着生命在困厄中的坚韧。这种将自然现象升华为哲学启示的笔触,让每一片树叶都跳动着生命的韵律。
对乡土的眷恋是书中动人的底色。林清平以细腻笔触回望故园:父亲如老桦树般沉默而坚韧的爱,母亲亲手熬制的山芋玉米糊里的温暖,乡村生活中“给老树修枝是卸下包袱” 的朴素智慧,既承载着浓浓的乡愁,更揭示出乡土作为精神根系的深层意义。即便记忆中的村庄已消逝,这份眷恋仍成为对抗城市漂泊感的精神锚点。
在社会观察与自我探索中,作者展现出敏锐的洞察力。他以“适合的才是你的圈子”反思社交异化,用“不欠别人不欠自己”诠释处世之道,更直指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快乐的能力”不在于名利追逐,而在于忘怀得失的从容。书中对“吃苦是磨砺”的生命观,以及“活在当下”的禅意实践,为浮躁时代提供了向内探寻的精神指引。
文学表现上,《路过人间》的创新令人瞩目。“隐喻现实主义” 手法将抽象哲思化为具象意象,如 “葡萄架下的光影” 暗喻生命不必苛求竞赛;“生活禅”理念融合东方禅宗与西方斯多葛学派智慧,让“放下与拎起”的辩证思维扎根日常;“微文学”实践则以精炼篇幅兼顾思想深度与阅读便捷性。语言上,清水煮菜般的平淡中藏着回甘,类似“母亲的心是最宁静的港湾”这样的句子,以质朴直抵人心。
全书结构如一场精神朝圣,从自然到乡土,从社会到自我,层层递进,引导读者在“路过”的短暂人生中,品咂百味、触摸万象,最终领悟: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永恒,而在于每一个当下的觉醒与绽放。对困于物质主义、饱受精神焦虑的现代人而言,这部作品既是对抗浮躁的清醒剂,更是照见内心的明镜,堪称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人间启示录”。
作者:何功达
供图:共工新闻图片库